挑幼兒園!選課程!幼兒教育,你了解多少?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41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洪福財
   智寶園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陳鳳卿
   臺北市立南海實驗幼兒園園長張衛族
   臺北光目華德福幼兒園園長邱麗玉
   綠蒂幼兒園園長徐嬋娟
   (上述依筆畫排列)
模特兒/俏皮哥哥軒右&可愛弟弟軒立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棚(02-87735501)

在臺灣,幼兒園的課程模式可說是大鳴大放、琳瑯滿目,不同的課程模式或許也造就了百花齊放的幼教特色。身為家長的你是否有認真了解過寶貝們在幼兒園的課程活動與內容?抑或你也正在為孩子挑選一間「你」認為適合的園所。沒錯,別懷疑,幼兒園的選擇權的確落在家長的手中,如此的重責大任,你對幼兒園的課程模式又了解多少?

 

 

課程模式發展趨勢

掌握6大選擇關鍵
課程模式的教育宗旨主要奠定幼兒發展與學習的理論,也做為學校實施的教育方針、教學計畫和教學方法。在臺灣常見如蒙特梭利、全美語、華德福等,家長一定不陌生,除此之外,諸如方案教學、角落教學、主題式、大單元、分科教學等課程模式也常有所聞。認真的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除了基本的環境、設備、師資外,一定還會認真了解園所的經營理念與課程活動的設計。
 
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多元化的課程模式?該教家長如何選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洪福財指出,其實選擇一間幼兒園不外乎掌握幾個概念:
 
1教育目標
2對於幼兒主體性的看法
3師資
4課程內容
5教學方法
6學習環境的營造
 
多樣化的課程模式
「『課程』談的是『內容』,『教學』談的則是『老師』」洪福財老師指出。儘管各間幼兒園標榜的課程模式不同,但教學的主要內涵脫離不了上述六個面向;由於幼兒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理論不同,各自強調重點有所差異,逐漸衍生出多樣化的課程模式或是教學法。目前,幼兒教育的課程並沒有強制標準,在臺灣約有60%屬於私人經營的幼兒園,建立完整獨特的課程模式可以建立一間幼兒園具有特色的教育形象,發揮教師的專業和給予家長充足的信賴感
 
如果還不太懂,不打緊,洪福財老師拿一件「衣服」向我們舉例,大家都知道衣服訴求的內容很簡單,便是包覆、保暖、遮風或是避雨的工具,然而不同的人所強調的需求也不一,有人會注意衣服的質料,有人則強調衣服的設計感,都將牽扯到每個人選擇方式的多元化,一如不同需求的家長會進行不同課程模式的選擇。幼兒教育的精神其實大同小異,操作的課程方式或許有些差異,家長不同的需求則會牽涉到對於幼兒園的期望和選擇,所以,根本的關鍵還要回到家長對於幼兒成長需求的檢視。
 
洪福財老師也提到,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風潮引領下的課程模式,過去省政府時代的公立幼稚園實施的便是角落教學、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二十年前開始改採主題式教學。不同環境下都將出現某種教育哲學之下主導的課程模式,但不代表其他的課程模式不存在,原因仍在於公私立幼兒園的比例,讓私立幼兒園能夠明確制訂出獨特的經營理念。
 
而教育部目前研訂的幼兒園新課程綱要,顯然與課程模式無關。該課程綱要標榜與九年一貫課程銜接,規劃出六大領域課程綱要:語言、社會、情緒、美感、身體動作、認知等,目的在於提供一套架構做為指導的流程,希望幼兒園之間採行的課程模式即使不同,最終仍可以符合六大領域的教學目標。
 
家長才是挑選幼兒園的關鍵人物。
 
家長是選擇幼兒園的決策者
無可厚非,幾乎每一位老師都指出家長才是挑選幼兒園的關鍵人物。洪福財老師再次拿挑選衣服為例:「當家長替孩子選買衣服時,究竟是家長想看孩子穿那件衣服,還是孩子需要那件衣服?養孩子是養自己想要的孩子,還是養孩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中間仍是有些許落差,不容易被區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幼兒年紀尚小,家長則是他們的法定監護人,所以家長常常成為挑選幼兒園的決策者,有必要提醒家長小心地思考前述的問題。
 
挑一個幼兒和家長都能信任的老師,以及孩子喜歡的互動環境。
 
除了評估每間園所的環境設備、課程模式外,洪福財老師認為挑一個幼兒和家長都能信任的老師,以及孩子喜歡的互動環境,是最重要的兩件事。首先,透過主動和老師聊天,或是參觀老師如何營造教學環境,從中感受孩子是否喜歡與老師互動。其二則是孩子待在幼兒園中幾天後,當你的孩子出現「我不喜歡那個老師」的訊號時,必須查明原委,如果是突發性或單次性出現的情況(孩子還在適應中也免不了出現此狀況),但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不斷透露出「我不喜歡這個環境」或「我不喜歡那個老師」,家長這時候可能就要多費點心思決定是否讓孩子再留在這間幼兒園中。
 
幼兒教育的本質在於品格教育
洪福財老師特別提醒家長們,有時候不妨停下來看看孩子的表情與需求,看看孩子真的需要什麼樣特質的老師,哪一種的課程模式,何種類型的環境設備,例如有的孩子缺乏自我表達練習的機會,是否可挑選一間課程模式帶有這樣子的教學環境,讓教育填補孩子缺乏或是增強孩子需要的能力,也才能夠將教育價值發揮出來。
 
自古迄今,臺灣家長總是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殘酷的卻是一開始奮力在起跑點努力衝刺的人,未必會先到達終點,更何況一趟人生的旅程往往沒有終點站可循。洪福財老師指出,贏在起跑點自古以來便是所有人類的迷思,目前也沒有可信的研究指出,幼兒教育是否與未來成就有著高度相關,因此三歲定終身的說法也不可信,家長必須認清一件事,孩子的成長絕對是一天又一天慢慢的累積和奠定。
 
洪福財老師認為,嬰幼兒階段反而更要重視孩子人格、品格的基礎養成,品格教育才是幼兒教育的本質,弔詭的竟是一旦幼教業者打出「品格教育」做為招生的標榜宣傳,往往吸引不了家長的興趣。大多數的家長仍是認為品格教育在家教就行了,卻忽略了品格教育的一部分來自於群體生活,也就是群育。年紀小的孩子透過同儕達到行為制約,讓孩子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在做什麼,或是別人被鼓勵、被讚美、被斥責時,孩子才能夠從中慢慢以他人為借鏡。
 
贏在起跑點自古以來便是所有人類的迷思。
 
幼兒園讓孩子學到了什麼
而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幼兒園的問題,主要回到現代社會的家長無法將所有心力投注在孩子身上,幼兒園提供多面向的學習環境反而成為提供刺激的場所;此外,少子化的現代,幼兒園也提供了一個團體生活的地方,也能促進孩子品格奠定的良好基礎。
 
嚴格來說,目前真的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通用的課程模式。做為挑選幼兒園的主要決策人,家長需要更多的關心與詢問,或是看看孩子的狀況,選擇一間合適的幼兒園。以下分別就不同於傳統,臺灣盛行的四種課程模式,讓家長們能夠有個初步的想法與概念,也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中學到了什麼。
 
 
洪福財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職: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中國幼稚教育學會理事長
arrow
arrow

    燒滾滾的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